黃河灘地公園南裹頭廣場
沿黃生態廊道惠濟段
初露芳容的黃河博覽館
俯瞰黃河濕地
大河報·豫視頻記者李嵐文 受訪者供圖
4年前九月的那個金秋,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鄭州,眺望浩蕩黃河,作出重要指示,提出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發出了“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偉大號召。4年來,作為黃河沿線規模體量最大的城市,作為黃河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隨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的實施,鄭州闊步進入高質量發展的“黃河時代”。
惠濟區是鄭州落實黃河國家戰略的主陣地、核心區,沿黃發展始終受到國家、省、市各級領導的高度關注。4年來,惠濟區搶抓機遇、擔當作為,全面深化“三標”活動、深入推進“十大戰略”行動,科學處理生態保護和發展建設關系,城鄉面貌煥然一新,產業發展更具活力,努力在落實黃河國家戰略中當先鋒、作表率。
黃河灘地公園飛鳥翔集、游人如織
9月19日,記者跟隨正在舉行的黃河文化月系列活動微博文化之夜大V采風團,來到了被譽為“網紅打卡地”的黃河灘地公園。金秋時節,微風送爽,此時的公園里游人如織。行走在美麗如畫的慢行步道疏影路上,感受著鳥語花香,心情格外舒暢。據工作人員介紹,園區按照“九縱三橫”的布局整體規劃了25條長達65公里的慢行道路,市民在這里可以近距離地走進濕地,感受黃河的原真之美。
“這是我第一次來到鄭州黃河灘地公園,我特別喜歡南裹頭淺灘那邊的沙洲。”一位擁有400多萬粉絲的動物科普博主@花落成蝕告訴記者,“我注意到鄭州在生態保護上有一些好的做法,聽說這里的沙洲是不讓人上的,那樣的淺沙灘非常適合鳥類繁殖和生活。我相信在冬天,一定會有很多候鳥在這里越冬,在這里度過一個舒適的冬天。”
據園區工作人員介紹,隨著生態環境的不斷優化,濕地核心區域的小型食肉動物越來越多,野生鳥類的數量已經增加到近90種,甚至還在這里發現了野生大豆的痕跡,這些變化也體現了黃河灘區的生物多樣性。結合灘區的不同特點,黃河灘地公園規劃了14個不同的功能區域,其中以生態修復區和濕地片區為主。在濕地片區內的星海湖邊,記者看到湖水清澈,成群的鳥兒正在水中嬉戲。據了解,該湖是濕地片區的一處自然湖泊,這里不僅景色宜人,還吸引了眾多鳥兒到這里捕食魚蝦,筑巢安家。
在黃河灘地公園里,還建了三個黃河觀景點,分別是打造蒼茫黃河的南裹頭觀景點,打造幸福黃河的海事觀景點,打造浪漫黃河的惠武浮橋觀景點。在南裹頭景點,記者登上觀景臺后視野頓時開闊,滔滔黃河的宏偉氣勢一覽無余。據了解,南裹頭原本是花園口水利樞紐工程的一段攔水壩,后經裹護整理,得名南裹頭。南裹頭以前停滿了大大小小的漁船,市民在此品嘗漁家樂美食的同時,也給母親河造成了環境污染。經過幾年的治理,漁民已經上岸辦起了農家樂,黃河水污染問題得到了解決?,F如今,這里一片生機盎然,青草蔥蔥,白鷺翱翔,風景如畫。每逢節假日,最高的日游客接待量高達8萬人次。再過不久,2023中國(鄭州)黃河合唱周子活動戶外音樂會將在這里舉辦,屆時將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合唱團隊與市民一起歌唱黃河,讓更多的人關注黃河生態保護和黃河文化傳承。
沿黃生態廊道扮靚城市生態景觀
9月20日上午,記者來到了惠濟區沿黃生態廊道。廊道內青草茂密、綠樹成蔭,不少市民在里面散步。廊道內設有6米寬的自行車道和3米寬的人行步道。沿著步道行走,不時可以看到一些小景觀和驛站。為了方便游人,廊道每隔一段距離還設有衛生間和停車場。
據惠濟區林業和園林局副局長趙陽介紹,鄭州市沿黃生態廊道著力推動“兩脈”“三帶”“四區”“多節點”建設。“兩脈”即黃河大堤生態廊道、S312生態廊道;“三帶”即堤北親水觀河風光帶、淤背堤生態休閑體驗帶、延展區森林生態屏障帶;“四區”即依惠濟區、金水區、鄭東新區與中牟縣行政區形成的四個不同特點生態景觀區;“多節點”即結合道路交叉口、人文歷史遺址、休閑廣場、服務驛站等,打造不同層次、規模的生態景觀、文化展示、休閑服務等景觀節點。鄭州市沿黃生態廊道項目西起惠濟區江山路以西200米,東至與開封市交界處,北至黃河大堤以北100米,南到黃河大堤以南500米,全長76.5公里,區域面積46平方公里。沿黃生態廊道(惠濟段)建設項目全長約26公里,整體以城市生態景觀和田園生態景觀為規劃重點,布局堤北生態風光帶、堤南淤背區生態休閑體驗帶和延展區森林生態屏障帶,全力為市民打造“自然風光+黃河文化+慢生活”的休閑體驗區。
近年來,惠濟區生態建設成效顯著,實施國土綠化1.9萬畝,新建公園游園142個,啟動鐵路沿線、省道312、沿黃生態廊道等生態廊道建設,新增綠地1232萬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由32%提升至44%。風景如畫的黃河大堤生態林帶和慢行步道交相輝映,正在建設的黃河博覽館項目掩映其間,一個生機勃發的現代城區正以獨特的生態魅力、文化元素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在此投資置業。
縱深推進黃河戰略,科學謀劃產業發展新格局
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隨著生態優勢、區位優勢、政策優勢的不斷疊加,惠濟成為越來越多創業者們投資興業的沃土。“惠濟是鄭州落實黃河國家戰略的主陣地、核心區,沿黃發展受到各級領導的高度關注;‘三區三線’劃定為惠濟新增2.5萬畝產業用地,發展空間進一步拓展;以大運河智谷片區為引領,以花園口新興產業園、古滎智能制造產業園謀求大突破的‘一引領、兩突破’產業發展格局為未來發展積蓄了強大動能。只要我們在順勢中乘風破浪、在機遇中尋找機會,就一定能夠在黃河國家戰略推進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8月23日,在中國共產黨鄭州市惠濟區第四屆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上,區委書記李新軍客觀分析了惠濟當前利好的戰略機遇。
產業園區是發展經濟的主戰場,是項目建設的重要載體?;轁鷧^緊抓河南省鄭開科創走廊、鄭州沿黃科創帶建設機遇,聚焦新能源、大數據、元宇宙、人工智能、食品科技等新興產業,加快花園口新興產業園、古滎智能制造產業園、大運河智谷片區建設,賦能傳統產業,孵化未來產業,加快構建產城融合新格局。該區充分利用在現代食品產業和國際食品貿易方面得天獨厚的基礎和條件,瞄準產業鏈的中高端和關鍵環,強化頂層設計,推動研發、生產、銷售全鏈條覆蓋。
積極聚焦現代食品產業,惠濟區通過搶先布局、集中發力,已多次與千味央廚、鍋圈食匯等知名企業深入洽談,開展政企合作、校企共建,高標準謀劃“一園一港”(現代食品產業創新示范園和國際食品貿易港),力爭3年培育一批技術工藝領先、產品市場占有率位居國內前列的標桿企業,促進現代食品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關聯延伸、同頻共振發展。
把握機遇,乘勢而上?;轁鷧^將在順勢中乘風破浪、在機遇中尋找機會,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努力在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現代化建設中展現更大作為、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