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曉東和爺爺在黃山上合影留念
制圖/首席編輯楊芳芳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首席記者張逸菲/文受訪者供圖
00后大學生暑假到工地打工掙錢,不為別的,就為了帶爺爺去趟黃山看迎客松——這是河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大三學生許曉東的暑假經歷。
作為“留守兒童”,許曉東從小由爺爺許德立帶大,他知道爺爺喜歡迎客松,他打工40天,就為圓75歲的爺爺一個心愿。
暑假打工40天,他給爺爺“圓夢”
許德立家堂屋東、北兩面墻上,各有一幅黃山迎客松的掛畫。許曉東記得,這是幾年前爺爺在城里的集市上買的。畫中的迎客松姿態優美,松樹身后云霧繚繞。“這肯定是P的。”許曉東對許德立說。
爺爺很喜歡迎客松,“不然他不會一下買兩幅。”至于爺爺為啥喜歡,許曉東做不出更深入的分析,“我說不出,但我知道他就是很喜歡。”
2022年,這個未滿20歲的大學生萌生出帶爺爺去看迎客松的想法。“當時是過年,我收了壓歲錢,說帶他去,他說天太冷,算了。”許曉東回憶。
但去黃山的“心火”沒滅,他想起75歲的爺爺望著堂屋里迎客松的樣子,下定了決心。在廣東東莞,舅舅常年在那里做衛生間的隔斷裝修。于是2023年的暑假,許曉東去給舅舅打工幫忙。
三伏天里,他忍受著南方特有的潮熱,平均每天喝4升水,搬運板子和輔材,安裝隔斷。板子邊緣有點鋒利,他手臂上的小傷口很常見……在工地打了40天零工,他掙了6000多元。8月22日,他從東莞回到河南省駐馬店市驛城區沙河店爺爺家,幫著搶收3天花生和玉米,然后買好票,安排好家里瑣事,“走吧爺爺,咱們去黃山看迎客松!”
75歲的老人,爬起山來追不上
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許曉東和弟弟從小由許德立帶大,看家已經成習慣。
許德立沒出過幾次遠門。在許曉東記憶里,爺爺在他小學三年級時去過天津的小姑家,之后又跟家人去過杭州。
許德立一開始不想去,心疼孫子辛苦掙的錢,就找理由說:“我走了,家里雞和狗咋辦?”許曉東找來了大姑幫忙臨時看家,老人家一下沒了說法。75年的人生里,許德立第二次坐上了高鐵,他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想坐在窗邊的位置看看外面。
“往南邊去,還真跟咱家不一樣。”老人一邊說,一邊看向窗外,“地少,一小塊一小塊的,山比咱那兒多!”
爺孫倆第二天起了個大早,七點半就坐索道到達半山腰。別看許德立75歲了,還因常年胃病導致身材瘦削,但爬起山來比許曉東這個00后還要快。“我追都追不上!”許曉東感嘆。
中午12點,他們來到景區玉屏樓的青石獅旁,見到了迎客松。許曉東見爺爺眼睛直直地望向巍峨聳立的松樹,遠處薄霧彌漫,更顯迎客松的大度包容。
許曉東走到爺爺身邊說,“看來咱家那畫,畫得還挺真。”
他想用這種方式向爺爺表達愛
原本爺孫倆準備繼續前進,趕往蓮花峰,但天公不作美,要下雨了。
許曉東提出坐纜車下山,許德立擺擺手,“咱們走下去吧,看看沿路的風景。”
下山路不好走,許德立卻走得扎實,還不忘停下來看看沿途的美景。爬山的游客見老人體力不錯,笑著直夸,“老爺子,身體真好,誰帶您來的?”
“我孫子!帶我來黃山看迎客松,不想花他爸媽的錢,暑假專門打工掙錢帶我來的。”老人平時不習慣表達感情,許曉東這次卻聽出來了許德立言語間的驕傲。
許曉東把帶爺爺出去玩的經歷發到短視頻平臺,收獲近10萬點贊。很多人評論說,很羨慕他,能在老人身體康健的時候,帶他出去轉轉。
“靠自己雙手勞動掙錢,很光榮,這都來自爺爺的言傳身教。”下一步,許曉東想帶爺爺去洛陽,“爺爺帶我長大,我大了,他也老了。我們都不善于表達,帶他看更多的風景,是我表達愛的方式。”